什么是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基础
家庭治疗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属于团体治疗(group therpay)的一部分。他们一致反对主流的声音,即认为心理症状只来自于个体本身,提出心理问题其实是来自个体与他人相处方式受到干扰所带来的副产品。
家庭治疗认为,心理症状是个体所处的家庭由于功能失调所带来的副产品。
ReThink is a reader-supported publication.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consider becoming a free or paid subscriber.
家庭治疗师从哲学和科学当中借鉴了一个理论:系统方法(system approach),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换句话说,其实是从个人治疗的思想中切换到以家庭为单位(faimly-unit)治疗思想。治疗师关注的是整个家庭状况,而不是单独针对个人,将责任归咎于家庭中的某个人,或者指责某个人。所以,家庭治疗中,最基本的东西。过程中,家庭成员与治疗师一起努力,改善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加强每个成员的心理健康。
系统理论
系统方法的核心是循环因果关系(Circular causality)比线性因果关系(Linear causality)更能解释心理问题。
- 线性因果关系(Linear Casuality):A 影响 B;但 B 不影响 A。意思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影响孩子的后续行为,但孩子的后续行为并不会反过来影响父母。
- 循环因果关系(Circular Casuality):A 与 B 互相影响。意思是,父母对待孩的方式影响孩子的后续行为,而此种后续行为也同样影响着父母。
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健康的沟通模式。在家庭治疗的早期,很多理论家将它与病理结果结合在一起,诞生了最为著名和有趣的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精神分裂症母亲」(Fromm-Reichamnn, 1948)。这个理论认为,专制且冷酷的母亲与无能、弱势的父亲结合在一起,会导致孩子精神分裂。第二个理论是双重束缚理论(Bateson, Jackson, Haley, & Weakland, 1956)。这个理论认为,父母一直给孩子不可避免的混合命令,也会导致精神分裂的症状。当然,这两个理论如今都没有被广泛接受,而且关于精神分裂症背后的生物因素也已经被强有力的证实。但是,这两个理论仍然告诉了我们家庭沟通模式和心理疾病的相关性。
系统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是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具体来说,尽管根据《精神疾病和诊断统计手册》(DSM),一些心理症状是有问题的、对个人是有影响的,但是它们实际上在某种程度对家庭的整体运作是有益的。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以至于孩子感到家庭可能要被分隔和父母即将离婚的事情迫在眉睫。如果此时孩子出现了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注意力缺陷(ADHD),那么对家庭的影响是:父母会停止争吵,团结起来关注孩子。如此一来,孩子的症状起到了减少婚姻冲突和维系家庭的目的。家庭治疗师认为,家庭成员可以感知到他们自己家庭中的紧张关系。
家庭成员可以感知家庭内部紧张的想法与系统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密切相关:体内平衡(homeostasis)。体内平衡的概念表明,系统有能力通过将自己返回到舒适区或「设定点」(set point)来进行自我调节。在家庭中,当家人发现其他成员偏离了他们的家庭时,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行动让他们回来。这些行为通常被称之为反馈(feedback)。
比如,电视剧《女心理师》的第一个案例中,女孩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以挽留父亲。电视剧《了不起的女孩》中,沈心怡的母亲通过让幼年的她吃猕猴桃过敏而让她的父亲赶到医院,从而试图挽留他并重组家庭。
家庭也有情绪或行为的舒适区。为了保持平衡,许多家庭会创造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充分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这些方案是根据不同的环境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此,家庭本身并没有那么脆弱,而且具有相当不错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对许多家庭来说,只是有时会在某些特定的压力点上,一些潜在问题才变得凸出(Thompson & Khan,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