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min read

一份帮助你解决性别困惑的表单

A Glossary on Gender, Sex, Sexuation, and Sexuality.
一份帮助你解决性别困惑的表单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前言

  • 这是一篇需要高度注意力的文章。请您找一个令自己舒服的地方,静下心来阅读。不仅需要您重新思考,并且需要高度集中的批判思维。
  • 如果您的情绪上面感到不舒服,生气、沮丧,请先休息一会儿,再继续读下去。
  • 本文指涉的同性恋意思是 假性同性恋,即因为曾经追求异性屡屡受挫等其他类似原因导致的,而与基因、真性(先天性)同性恋无关。

目录

  • 你竟然假定我的性别

  • 性别永远是二元的

    • 二元的厕所

    • 二元的态度

      • 态度从何而来?

    • 二元的商品

    • 拉康的符号解说

  • 尾声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出:

当我们遇到性别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将男性、女性从男人和女人中分离出来。

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分离,在当今时代,避免一些无聊的性别指控和拥有清晰的认知。所以,为了更清楚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更理性地去看待它们。

我知道,阅读此篇的你可能看到英文会头疼,或者不喜欢外语,但我请求你克服一下,这些单词也较为简单。

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英文单词:

  • feminine 女性气概/气质(character,symbolic)
  • masculine 男性气概/气质(character,symbolic)
  • male 生理男性(biological)
  • female 生理女性(biological)
  • man 男人(社会角色,gender)
  • women 女人(社会角色,gender)

成为忠实读者!尽情享受一年无限制访问《重新思考》(ReThink)的权益,包括我们网站所有文章和专属的 Notion 资源库!

“你竟然假定我的性别?”

我们先来看看 Gender 吧。当你浏览短视频时,可能会看到一些外国人在讨论性别问题的片段。在弹幕或评论中,「你竟然假定我的性别」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话)出现的频率极高。

这里其实涉及到两个词汇:Gender 和 Gender Identity。

根据 APA Dictionary,Gender 是「特定社会认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行为、活动和属性」。

Gender identity 的性别认同(你知道我实在不喜欢将这篇文章中所有词汇用中文翻译),即「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感知,可以是男性、女性、两者的结合或无所谓,这可能与出生时分配的性别相符也可能不相符。」

在一些临床心理的教科书中,gender identity 的定义是「Individual’s identification as being male or female」,即个体对自己生物男性或者生物女性的身份认同。

Created by PsyWords

也就是说,gender 是社会赋予个体默认的(default)的角色,而 gender identity 是个体是否认同该生理性别和社会身份的态度。Gender 是被他者(世界、社会……)创造的,后者则是自我授权(self-authorization)——已知被创造的社会性别数量是 93 个。

现在,我们似乎更加准确地翻译和区分 Sex 和 Gender 了:

  • sex:生理性别

    • 指代词:生理男性、女性

  • gender:社会性别

    • 指代词:男人、女人

不过,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分开。

「Gender in the blender」,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是相互交融的,涵盖彼此、甚至是深度绑定的。

正如伊恩·帕克(Ian Parker)观察到的那样,我们所称之为的社会性别是:

a signifier that operates as an imaginary effect of a real difference.
“作为真实差异的一种想象效应的能指”

我们所称之为性别的这种「想象效应」也是从主体外部赋予的属性,并且在婴儿出生证明上常常被记录下来,远早于孩子获得说话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的社会性别在我们学会说话——被「阉割」进入象征界——之前就已经被确定了。在随后的成长中,我们也是继续被他者(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的。

比如,男人「有泪不轻弹」,「膝下有黄金」,需要成为家里顶梁柱,分担责任,挣钱养家,在外征战;要刚强、自信、男人味儿、肌肉、有安全感、稳重、西装革履、要勇敢。女人要「三从四德」、养儿育女、阴柔、柔美、骨干、冷白皮、瘦、美的、性感;不能很 man,穿着打扮要女人等等。对男人和女人统一的规范是要「结婚」,早生贵子、一夫一妻、白头偕老、不能出轨。

我们将这些东西统称为「社会身份的规范」。

在这些社会身份规范中,还夹杂着由理想自我、自我理想和超我组成的道德因素。

推荐阅读:文明性道德令我们焦虑

当然,不同的职业对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大多数消防员、特种兵、外勤警察和地铁站岗军人都是男人,他们通常被视为保护女人的角色。在这些职业中,女人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或仅在电影等宣传媒体中出现。

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通过图像媒介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倡导社会规范,以实现最终的社会规训目标。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欲望,总会有新欲望取代旧欲望。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也开始变迁。它从原来的规训社会,变为了消费社会,变为了倦怠社会。新自由主义在世界盛行,规训的枷锁已然被弱化、消解,个体通过商品化般的展示重新定义、书写、赋权自己,从而(试图)挣脱了自己身上社会身份的烙印,减轻了社会责任(超我)对自己的惩罚压力。

因此,个体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知发生了变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这句话解放了男人的情感束缚,现在他们可以流泪,可以展示柔弱;同时女人也能拯救男人,她们可以坚强并独立承担责任。

(你注意到这几段词汇的区别了吗?我并没有用男性和女性来代替男人和女人。)

社会身份的好处就是这样。它让我们知道自己不必按照规定的社会身份塑造自己,从而减轻一种负罪感、内疚和从而引发的阉割型焦虑。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通过唤醒来访者对自己身份的重新思考,达到减轻由无意识中身份焦虑带来的问题。

除了减轻人们的社会角色负担之外,它也为另一群人提供了慰藉。这群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持续感到不适;他们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识别的性别之间的冲突,让他们非常痛苦。

因为这样的痛苦,他们非常希望和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另一种社会性别——跨性别认同(cross-gender identification)。是的,这些人是跨性别者(Transgenders)。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