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 很完美,但有点想换 Pro 了……

iPhone Air is truly something you have to hold to understand. Once you hold it, you get it.
—— Dylan McDonald
就像 Dylan 说的那样,只有真正将 Air 拿在手里的那一刻,你才能明白身体知觉带给你的惊喜——轻盈且精致。
我相信你已经观看过很多博主或者普通人拍摄的 Air 了,无论是噱头的还是调侃的,形成了自己对 Air 的看法。
本文我想从自己的实际体验,平淡地聊聊 Air 这部手机。
每个人都有偏见,不要让偏见,阻挡你的享乐。
Air 也是自从 iPhone X 之后,苹果再次让我感到惊喜的手机。期待你可以充满好奇且包容地阅读此文。
iPhone Air 出来的那一刻,我惊呼「这不就是为了折叠屏嘛」。看到价格后,我明白, Air 也肩负了提高 Pro 价格。
发布会后,我拿着美版 256GB 的 iPhone 13 ,打开 Apple Store,预先选好了同存储的 iPhone Air。没有微信的 iPhone,这个内存显然已经足够。
纽约时间,周五早上八点,我准时打开官网下订。然而,过了几天我再去官网上看,还是 19 号送货或者 20 号店内自取,并不像国内一样抢得热火朝天。甚至,20 号当天再看,都可以在苹果店直接买到 Pro 系列,反而标注版需要等到十月份了。
人们真得很难抵挡旧机折抵后的 599 美元,要知道,Airpods Pro Max 头戴耳机的价格在 549 美元。
我想着,如果到时候对 iPhone Air 不满意的话,我到时候直接再去店里重新换一部标准版 17。
用了一周后,我仍然坚定地选择 Air,甚至已经逐渐成为我日常的主力机。
为什么购买 iPhone Air?
首要原因是更换已经卡卡的 iPhone 13。
其次,打动我的主要是外观设计:双面玻璃、钛金属边框、165g & 5.6mm 机身。
然而,Air 的缺陷很明显,我相信你也已经看了很多相关的帖子了:单扬声器、单摄像头、录像没有电影模式、续航差等等。
这些缺陷,是问题吗?
如果你只有一部手机,那么别想了,Air 肯定不适合你。甚至,在国内的场景,我会推荐你等一等,买秋季即将推出的各家安卓旗舰机。
Air 这些「缺陷」实际上是实用和欲望之间的取舍之物。「完美」是不存在的,满足一切之物也是不存在的。
放弃幻想,回归自我与实在。
续航会是问题吗?
我现在手机使用习惯是这样的:
- 社媒软件(频繁使用):小红书、 X、Instagram、即刻、 Telegram、Substack;Atlantic、财新、Dtd Playlist、MD Vinly
- 经常使用(经常使用):Notion、iA Writer、Note、Notion Calendar、Things3
- 视频软件(偶尔使用):B 站,看难评 H2S、爱否科技、科技美学、钟文泽、盖里老哥、卑鄙的老曹。偶尔看一看长视频抖音看 Le 博主的直播,刷一刷「鸡排主理人」。由于时差,微信不怎么用了,偶尔给家人打电话。
- 其他软件(很少使用):微信、公众号;健康软件如 AMood、Grow、HiCoffee;以及一些TestFlight 应用。
另外,在国内的时候,我已经有一部 OPPO X8s 了,无论是续航、拍照、手感还有 ColorOS,非常令我这个前锤子和魅族用户感到十分满意。
由于 Gemini Pro 和 Google One 送学生一年使用权,我当时都想换 Pixel 了,但 128GB 起售实在汗颜。
iPhone 13 早就已经半退使用了。每天就是路上听听音乐,偶尔刷一下 X 或者看看书,偶尔打车或者导航;还有就是配合手表记录我的健康,以及一些银行软件和第二次验证码软件。
这样看来,续航好像不太是个问题。
总而言之,工作在 iPhone,生活在 OPPO 是我的日常状态。
音响呢?日常去学校、图书馆或者其他公共场合经常戴耳机。美国隔音不好,舍友们也都是戴耳机,我的话会佩戴 Bose Open Ultra 开放式耳机,减少外耳道不适感。
拍照和录像?OPPO 哈苏大师拍照。
esim 呢?2023 年我才开始用上 esim。美国比较常用靠谱的是两个。一个是 T-Mobile 旗下的 Mint Mobile,另一个是 Verizon 旗下的 Visible。二者皆提供实体 sim 卡。一些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ISO)会提供 Mint Mobile 实体卡,非常方便。
美国运营商的手机套餐中,通话分钟和短信数量是无限的,流量是有限的。这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苹果用户,和家人朋友,基本只用 iMessage 和 FaceTime 交流。这也意味着,购买的实际上是流量卡。
这两家服务商在八九月份通常会有优惠。比如,Mint Mobile 推出了 180 美元的半价年费无限流量套餐;Visible 则推出了 19 美元/月的优惠套餐。我个人还是比较推荐更加经济实惠的 Mint Mobile,在美国的信号也足够广了。
一些刚来美国的留学生不知道这两家服务商,会被忽悠购买昂贵家庭版。
esim 的使用也十分简单。有的服务平台是购买后,在手机设置中扫描二维码后即可使用,有的则是在软件上支付费用后等待处理片刻,即可使用。整个流程也就花个 5 分钟不到,十分方便快捷。唯一需要警惕防范的是,会有诈骗短信和骚扰电话,大概用个一两周之后就没了,或者使用「熊猫短信」等应用屏蔽掉就好了。
综上,Air 对我日常使用的影响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到货后
当一些人还沉浸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苹果建造了 Apple Park 完成了「合一」的愿景。苹果在持续性创新(或渐进式创新)的路上,比如在优化、生态系统和长期存续三个方面仍然具有庞大的优势。同时,苹果也等待着突破性创新的机会——iPhone Air。Air 是苹果当今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设计
Air 正面屏幕玻璃采用了增加抗反射涂层的第二代超瓷晶玻璃,更加坚固耐用。在JerryRigEverything(JRE)的划痕测试,与蓝宝石的划痕等级(6-9)接近。JRE表示在「7 和 8 之下几乎很难到到划痕」。

背面采用一块 0.6mm 厚的第一代超瓷晶玻璃,3D 冷雕技术打造,与边框过渡自然顺滑,没有缝隙,不会藏匿灰尘。在阳光的照射下,天蓝色令人心旷神怡。中框采用了更加坚固的5 级钛金属边框,由80% 再生钛金属制成。

双面玻璃和钛合金中框握在手里的时候,相比今年 Pro 系列的粗糙铝合金来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高级感」。不仅如此,这样的设计也大大增加了机身的稳定性和耐久度,在 JRE 的极端掰弯测试中,对 Air 中间位置施加了 97KG 的压力后,才终于断开,但屏幕仍可正常使用。

Air 的充电接口采用了USB-C 2.0,充电速度也由此降低至最高 20W 的有线充电速度。有意思的是,苹果采用 3D 钛合金打印,打造了接口的外壳增加耐用性。通过Evident DSX 2000 显微镜拍摄图片后,iFixit 专家讨论后,确认苹果采用了全新的 3D 打印过程,可能与苹果在 2015 的专利有关。


Air 最强悍的硬件设计在机身顶部的「平原」上。通过双层主板极限堆叠,将所有必需的芯片和一颗标准版同款的 4800 万像素摄像头塞入了 iPod 大小的平台之中。这是在难以想象,令人惊喜万分,最重要的是拆机后的内部设计仍然美轮美奂,一如既往的苹果风格。除了微机分WekiHome 的「冷静」拆机视频之外,也可以看一下「激情」的维修师傅拆机。

明亮的屏幕
3000 尼特的屏幕亮度在日常体验下十分明亮,远远高于同参数下的安卓机。实际体验下,在电量低于 30% 甚至 20% 的时候,仍然没有感知到亮度降低,最高亮度仍然非常明亮。
扬声器
由于机身内部空间体积受限,Air 采用了单扬声器。单扬声器在 2025 年确实显得「没有诚意」,但是相比两个劣质的双扬声器,我宁愿要一颗单扬声器。扬声器在日常使用下表现不错,将扬声器从底部挪到了顶部,且和耳朵持平,所以整体听感效果要比以前的手机底部单扬声器的效果好上不少。与双扬声器相比,浏览竖屏内容时,不会感受到明显的差异;打字声音反馈略小;横屏内容下确实有所影响。

高温,高性能
苹果并没有为了「轻薄」而「轻薄」地做一款凑活能用的手机,而是先做一部 Pro 级别的手机之上再轻量化。
A19 Pro 芯片比 M2 Pro 芯片的 MacBook Air 还要快,根据爱否评测的 GeekBench 6 CPU 测试数据显示,没有佩戴散热背夹的 Air 仍然比搭载 A18 Pro 的 iPhone 16 Pro Max 强一些。
日常使用中,所有应用响应快速流畅,没有卡顿。在高负载场景下,比如换机同步数据、长时间看直播等场景,顶部发热明显。正常竖向握持手机时,温度会向下传递到食指,温度感受略高于体温,大概 38 度左右。我已经迫不及待冬天的到来了。
不打折的振感体验
Air 采用了一颗较薄的震动马达。实际使用中,自带默认键盘与正常 iPhone 并无明显差异。

令人惊喜的续航表现
A19 Pro 芯片比标准版的能效更高,为了提升 Air 的续航,苹果还砍掉了A19 Pro 的一颗 GPU 核心。因此它的电池续航表现非常令人惊喜。打开闪光灯录制 4K60 视频,Air 仅仅比 17 Pro 断了5分钟。The Tech Chap 的模拟测试下,续航 6 小时 43 分钟,比 17 标准版少了 10 分钟左右。



我的课程都在傍晚开始。大概 2pm 出门,10:30pm 左右到家。全程轻度使用,课上录音总计两小时左右,偶尔 Note 记笔记,路上听歌,课间刷社交媒体帖子。到家还有差不多 30% 的电量,刷视频一直刷到 12 点剩余电量 20% 。
早上 8 点不间断使用的话,比如看视频、回微信、刷帖子、路上听歌、写作软件 1h,到 1:30pm 多剩余 15%。中度使用基本上五六个小时是没问题的。如果加上背夹电池,基本上妥妥用一天。如果不用微信的话,续航可能会更好。好像在iPhone 使用微信,无论是储存容量还是电量,都会是不小的挑战。考虑到美国这边经常用iMessage 交流,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把微信还给电脑和安卓吧。
一颗足够拍摄生活的镜头
一颗标准版同款的主摄其实足以应对我日常的拍摄需求。在 OPPO 上,我经常使用 1.4x 的 35mm 拍摄;偶尔使用长焦拍摄。索性就对比一下。
然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无论是 1x、1.4x 还是 2x, Air 的图像都要尺寸更大,成像质量也略好,看细节也更加清晰。预览窗和最终成像是不同的,算法参与非常自然,也没有非常锐化。换句话说,和 OPPO X8s 几乎是同等质量的成像。
这就是苹果的 4800 万像素吗?写到这里,我内心已经想换 Pro Max 了。毕竟,我也是看过 LinksPhoto


夜晚拍摄时,预览窗界面会很明亮,需要手动拉低曝光。拍摄后,算法同样会介入。需要注意的是,直面灯源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眩光问题。
iPhone 的原生色彩镜头,可以放心地使用第三方拍摄软件。我经常使用的是 Fimo 和 PhotonCam。Fimo 的胶片模拟,比如 CCD 和 Fimo GR,让单颗镜头的 Air 成为了一个高像素街拍卡片机。PhotonCam 更加全面,不仅有很多前期拍摄自由设置项,也搭配很多经典胶片滤镜,而且后期图片编辑器也十分丰富。









总结
MacBook Air、iPad Air……现在,iPhone Air 已来。
Air 体现了苹果至今最强的机身内部空间利用率和堆叠技术。苹果将所有的芯片、摄像头集成在 iPod 大小的「平原」之上。Air 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大屏、轻盈的需求,并且满足了人们日常的使用——120 Hz、3000 尼特的屏幕,A19 Pro 芯片,更耐久的钛金属边框,和一颗 4800 万像素同级别的主摄。 换句话说,Air 是在正常手机的前提下,再处理轻薄的问题。这十分难得,也极具创意。这确实 Only Apple Can Do。
在物理的限制下,缩水了电池和扬声器。每个人的适用场景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自媒体的续航测试只能作为参考。日常工作和生活中,5-6 小时的续航时间足以使用。遇到出差或者长途的场景,可以购买一块 Air 同款的外接电池延长使用时间。然而,考虑到大家都有充电宝以及车载充电器,Air 的续航影响在实际使用中微乎其微。
同样,在实际使用中,单扬声器的声场广阔,丝毫不影响竖屏内容的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Air 也可能十分适合老人和青少年使用。比如,减少青少年打游戏的行为,但同时不牺牲他们对尖端科技探索、使用的好奇,比如看一看资讯,写一写作业。Air 也可以减少老人的手腕和手指的负担,满足他们日常刷视频内容的需求;同时较短的电量,也不会令他们过多的使用手机,鼓励他们切换场景或者使用更大屏幕的平板继续刷视频。
收到 Air 之后的外媒无不对其称赞,好评如潮,口碑似乎高于之前的 Mini。所有人都很喜欢 Air 的设计,吐槽最多的仍然是 5G 下的电池,是真的不够用。
总之,无论苹果是否会推出折叠屏,我真得很期望 iPhone Air 可以成为存续。
思考
「对比」事物的「价值」逐渐成为了我们的惯性思维。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可能经常阅读我文章的朋友也知道:
Comparison is the thief of joy.
过度的使用,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偏见和无理的批判阻挡了人们了解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欣赏美的能力,享受快乐,还有赞美和感激的能力。
长期研究表明,负面想法对额叶是有很大损害的。
一个改变是每天告诉自己:「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当你一直这么告诉自己,你的大脑会开始寻找「为什么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开始自动关注那些美好的事情。到了晚上,你再问自己:「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
养成这个习惯很有帮助,它会重新编程你的大脑,开始关注什么是好的、对的,而不只是关注坏的坏的、错的事情。
我们需要发现「美」的,或者是小确幸,庆祝那些带给自己愉悦感的小事情。当然是否允许自己享受,是否接受自己认同某种观点,则是另外的一些心理议题了。
比如,你可能很容易找到一个朋友诉苦,但能耐心倾听你的很少;如果让你找到可以一起分享庆祝喜悦的人,可能人数会进一步缩减。
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所有的人事物都有缺点。
科技产品更是一个取舍(覆盖范围越广越难)的结果,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或者生活理念。后两点尤为重要,也颇为争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理念都不同,无法给出建议,只能给出参考。你也不可能要求另一个自主的人根据你的习惯和理念改变而他自己。好在,这个世界有金钱作为补偿,但即使这样,人们仍然在生病。
手机这东西就是在预算的前提下,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就好了。那些说出来的「不足」恰恰是内心不想买的理由,既然如此,实在没必要让自己过多生气或者和其他网友争辩,不买就好了。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其他重要的事情。
一个心理小常识是,当你由于买不买的时候,就不买。当你比较来比较去,说明这个东西已经无法带给你很大的欢愉,即使得到了,内心也可能满是后悔和折磨,不如不买。
旅行走错路,有的人会互相埋怨,而我那种会说「这也是一种风景」的人。这种积极舒缓地心态这让我在旧金山、成都享受到了别样的风景。
我经常对自己这样说:
充满童心地、好奇地看待这个世界吧。
只可惜,这个世界太过大人了。
在国内,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各种奇怪的软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购买 Pro 或 Pro Max。如果你和我的那些期望长期使用 iPhone 的朋友一样——持有 12 或者 13 系列,今年想换机,并且只拥有一部手机,里面装有国内外软件——Pro 系列可能会更加适合你。
尾声
写到此处,看了看手里的 Air,它确实美得不可方物。然而,考虑到 iPhone 长达 3-5 年的使用周期。至始至终,我无法给出「Air 是否适合长期使用」的答案。事实上,我的内心也在犹豫,尤其是看到 iPhone 这次在影像上的大幅提升,更想要更换到 Pro Max。可是另一方面,今年的 Pro Max 的铝合金太容易掉漆和磕碰了。十月四日前,还有更换机会。这几天,我再好好想想吧。
Reference
- 爱否科技,当 iPhone 17 全系高刷,安卓厂商会不会倒闭?iPhone 17 、Pro、Air 深度评测
- 影视飓风,外观变了,值得买吗?iPhone 17 Pro&Air评测
- 微机分 Wekihome,iPhone Air 拆解:苹果式极致堆叠,折叠机序曲!
- JerryRigEverything,iPhone Air Durability Test
- The Tech Chap, iPhone 17 Ultimate Battery Test - 17 | Air | Pro | Pro Max
Member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