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性道德令我们焦虑

文明为「性」增加了枷锁。这样的枷锁导致了神经症和令我们感到焦虑。而随着文化的发展,这种悲哀的情况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文明性道德令我们焦虑

在谈论弗洛伊德,尤其是在女性视角或者女性主义话题下,的时候,比如小宇宙这样的平台,他们总会说「弗洛伊德厌女/歧视女性」。当我们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需要考虑背景。弗洛伊德生活的那个时代,也许确实是一个压抑女性的时代。即使因为自己的局限性,他从而得出一个歧视女性的理论;但我不认为他本人是其实女性的。

比如在《精神分析引论》中,他说道:

没有哪门学科是专为男性开设的,也没有专为女性创立的学问。在座的女士既然来到这里,便要认可我将你们与男士等同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那个对同性恋不美好的年代,弗洛伊德在《致同性恋母亲的一封信》如此写道:

同性恋肯定没有什么好处,但也没有什么可羞耻的,不是恶习,也不是堕落,它不能被归类为一种疾病……

这里插一个题外话。在我泡在学校图书馆的日子里,我偶然发现一本书讲的就是同性恋的治疗,因为最终和我毕业论文无关,所以我也是简单翻了翻。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同性恋是一种问题,可以通过行为疗法治疗。

以及今天这篇文章中,弗洛伊德认同冯·艾伦菲尔斯的内容:

当今盛行的文明性道德,其实是将从前对女性的禁锢强加到了男性的性生活中,从而将任何不符合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制的性行为视为禁忌。但考虑到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人们又往往未能对男性的出轨行为施以到位的惩戒,从而容许了针对男性的双重标准的存在。

所以,弗洛伊德派(Freudian)的逻辑是反同性恋恐惧(anti- homophobia),反跨性别恐惧(anti- transphobia)等反性别恐惧的,认为恐惧是一种不合理(irrational)的害怕(fear)

现在,我们来看看性道德对我们究竟有何影响!


我们生活在性道德之中。性道德有二:一是自然的性道德,即「帮助人类种族持续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伦理系统」;另一是文化的性道德,也是当今盛行的,即「能促使人们更为专注、更富有成效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的性伦理。」

冯·艾伦菲尔斯似乎从伦理和制度上的角度阐述了性道德对于文化社会和人们的破坏。他写道: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知悉集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