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min read

100 期 Preface:杨笠事件背后的政治性

本文从政治与立场、翻译与幽默、现代社会问题等角度,批判性地探讨了网络时代人们对信息和内容的选择、接受与创造的问题。文章指出,当代人容易沉浸在自我构建的价值信息茧房中,难以看到他者与差异,面临着严重的确认偏差和自我满足的困境。同时,过度对追求点赞等表层快感的依赖,也导致了创作内容的同质化和价值观的扭曲。最后作者探讨了多巴胺作用引发的政治情绪化,以及信息碎片化、曲解等问题带来的后果。
100 期 Preface:杨笠事件背后的政治性

总结

本文从政治与立场、翻译与幽默、现代社会问题等角度,批判性地探讨了网络时代人们对信息和内容的选择、接受与创造的问题。文章指出,当代人容易沉浸在自我构建的价值信息茧房中,难以看到他者与差异,面临着严重的确认偏差和自我满足的困境。同时,过度对追求点赞等表层快感的依赖,也导致了创作内容的同质化和价值观的扭曲。最后作者探讨了多巴胺作用引发的政治情绪化,以及信息碎片化、曲解等问题带来的后果。

关键要点

  • 人们倾向于选择与已有观点一致的信息,这种确认偏差普遍存在。 
  • 社交媒体鼓励内容创作者追求点赞,导致内容同质化。
  • 过度依赖多巴胺刺激,容易导致情绪化和极端态度。 
  • 媒体生成的"拟态环境"取代了真实世界,公众对政治话题缺乏理性交流。
  • 信息碎片化和二次传播导致事实被曲解,加剧网络暴力倾向。 
人们在庸俗、下流和愚蠢的兴趣方面往往及其相似,而在高雅、审美和高尚的兴趣方面却大相径庭。

——大卫 · 福斯特 · 华莱士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