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I:幽默和冒犯

Part III:幽默和冒犯
Antoine Watteau, The Italian Comedians

幽默

「幽」,隐也;「默」,狗突然窜出追人。《说文解字》中,「幽默」不仅指隐蔽,还带有惊吓或惊讶的意味。而在现代汉语中,「幽默」被用来形容一种「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意味深长」并非单纯的娱乐,而是包含了从想象到象征、从享乐到现实的深层思考。当我们从幽默中获得短暂的享乐后,现实原则的回归与多巴胺的下降,往往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经历。

幽默感与一个人的「开放性」人格有显著关联 ,这种开放性还推动了幽默创作的能力 。开放性有两个分支:Openness to Experience 和 Openness to Intellect。前者与感受和体验相关,后者则与智力和抽象思维相关。如果你看过一些比拼演技的节目,可能会听到导师对学员说「打开自己」「感受自己」;而在冥想中,我们也常常被要求「打开」自己的五感……这些都表明,开放性更多与对体验的感受力有关,而与是否外向无直接关联。

艺术行业(如艺术家、设计师)和服务行业(如销售、心理咨询师)都需要具备这种开放性,以便更好地感受自然、女性化(feminine)、美感和共情等元素。然而,即便喜剧节目不断进化,仍然有些人难以建立或完全缺乏这种能力。他们往往具备相反的特质,比如缺乏共情、无法感受艺术的微妙之处。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的时候,土豆吕严上演了《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节奏非常快,但里面的包含笑料和动作喜剧,我一下子就 get 了。那时候的弹幕里面都表示非常疑惑,直到后来大众才慢慢理解并接受这种模式,并且在《父亲的葬礼》中,达到了高潮。

在「包饺子」之前,相声小品不仅包含了「幽默」,也有「讽刺」。

随着喜剧的发展,幽默与喜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但二者仍存在一些本质差异。「幽默」通常是无意识的,具有滞后性的恍然大悟;而「讽刺」则是有意识的,它在表达的当下就能让人明白其中的批判或嘲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讽刺」的定义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这进一步凸显了讽刺的主动性与直接性。

1905 年,弗洛伊德在《笑话及其无意识的关系》中深入分析了幽默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他认为幽默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更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缓解压力、表达压抑欲望等多重角色。

This post is for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知悉集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