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I:幽默和冒犯
幽默
「幽」,隐也;「默」,狗突然窜出追人。《说文解字》中,「幽默」不仅指隐蔽,还带有惊吓或惊讶的意味。而在现代汉语中,「幽默」被用来形容一种「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意味深长」并非单纯的娱乐,而是包含了从想象到象征、从享乐到现实的深层思考。当我们从幽默中获得短暂的享乐后,现实原则的回归与多巴胺的下降,往往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经历。
幽默感与一个人的「开放性」人格有显著关联 ,这种开放性还推动了幽默创作的能力 。开放性有两个分支:Openness to Experience 和 Openness to Intellect。前者与感受和体验相关,后者则与智力和抽象思维相关。如果你看过一些比拼演技的节目,可能会听到导师对学员说「打开自己」「感受自己」;而在冥想中,我们也常常被要求「打开」自己的五感……这些都表明,开放性更多与对体验的感受力有关,而与是否外向无直接关联。
艺术行业(如艺术家、设计师)和服务行业(如销售、心理咨询师)都需要具备这种开放性,以便更好地感受自然、女性化(feminine)、美感和共情等元素。然而,即便喜剧节目不断进化,仍然有些人难以建立或完全缺乏这种能力。他们往往具备相反的特质,比如缺乏共情、无法感受艺术的微妙之处。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的时候,土豆吕严上演了《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节奏非常快,但里面的包含笑料和动作喜剧,我一下子就 get 了。那时候的弹幕里面都表示非常疑惑,直到后来大众才慢慢理解并接受这种模式,并且在《父亲的葬礼》中,达到了高潮。
在「包饺子」之前,相声小品不仅包含了「幽默」,也有「讽刺」。
随着喜剧的发展,幽默与喜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但二者仍存在一些本质差异。「幽默」通常是无意识的,具有滞后性的恍然大悟;而「讽刺」则是有意识的,它在表达的当下就能让人明白其中的批判或嘲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讽刺」的定义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这进一步凸显了讽刺的主动性与直接性。
1905 年,弗洛伊德在《笑话及其无意识的关系》中深入分析了幽默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他认为幽默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更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缓解压力、表达压抑欲望等多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