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
等待挣扎了两年后,我踏上了前往美国之路。
我从北京出发,乘坐 EK207 阿联酋航空,波音777,飞行 8 小时,前往迪拜转机。我提前四个小时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由于提前太早,便带着我妈和姥姥吃麦当劳,五楼的麦当劳非常热,满头大汗。为什么不吃别的呢?别的餐食很多都是重油重口味的炒菜或者主食,我个人习惯长途飞行不吃这些东西,因为顾及我自己的肠胃情况。吃了点薯条和汉堡,休息了一会儿,排队托运。两个大皮箱,总重 47 KG。国际航班的理论最大重量是 23 KG/件。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只要不超过 1KG,都是可以成功托运的。
与她们分别后,我进入安检。
北京的安检需要我掏出所有的数据线,将整个背包都掏得乱七八糟。就安检体验来说,我更倾向美国机场的安检。
在美国机场安检,你只需要掏出笔记本电脑、iPad、Kindle、充电宝等电子产品,清空水杯即可。你也需要脱掉鞋子和外套,站在一个全身扫描仪里面,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站位举手,等待机器转一圈就可以了,非常快速方便。
夜晚的首都机场令人冷静,我非常想找人聊天,我的哥们在美国,国内的闺蜜已经休息了。
打了一盘王者后,我无所事事抬头盯着灯泡,让大脑漫游。
经济舱腿部空间比较宽阔,餐食口味不错,吃的鸡蛋和香肠,一杯橙汁。处在困倦、不太舒服、感到压力的时候,我一般会喝可乐或者酸酸的东西缓解——比如橙汁或柠檬汁。
考虑到高空食物在肠胃中的状态,我要了一杯橙汁,让自己清醒一些,味道不错。由于需要节省手机电量,全程关机状态,没有办法拍照记录。这一班飞机的乘务服务态度也比较一般。
抵达迪拜后,按照「Connection」指示的方向前往转机,期间需要排队过一次安检。
国际转机的安检,只需要将你的背包放在篮子里就可以了,不需要掏出任何东西。
通过安检后,来到了候机大厅。我的登机口是 A 区,我以为都是在一栋楼里,便开始简单逛了逛,发现指示牌上是 B、C、D,没有 A;只有硕大的直梯上面有所标识。
迪拜机场的直梯内部空间面积非常宽广,有左右两扇电梯门,能容纳二三十人。
到了站台,乘坐小火车,才真正抵达 A 区。环顾四周,到处都是购物的东西:化妆品、手表、数码产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在自动售货机买了一听可乐,7 AED(迪拉姆),大约 13 人民币。虽然在飞机上吃过了,负重 20KG 的我走了半天,还是饿了。

机场吃饭的地方,少得可怜。
汉堡没有麦当劳,只有一家 Shake Shack。Shake Shack 是一家发源于美国纽约的快餐品牌,主打「绿色、健康、有机」,讽刺的是,这是一家快餐店。我自己吃过两回,一次是在北京三里屯,另一次是前两年在纽约还是芝加哥转机的时候吃过一回。味道比较一般,不如麦当劳好吃;就算以美国本土品牌来说,发源于明尼苏达的炸鸡汉堡店「Chick-fil-a」[我称之为「鸡飞」(Chick-fly)] 的 Spicy Chicken Sandwich Deluxe(生菜、西红柿、酸黄瓜、辣鸡排)都要好吃的多得多。
Shake Shack 的「特色」是只能单点,没有套餐。这意味着,汉堡、薯条、可乐的常规二三十元的套餐,Shake Shack 3 倍的价钱才吃得到。在迪拜,一个辣鸡汉堡的价格为 45 AED(约为 88 人民币)。这价格另我哭笑不得,感叹实在吃不起。
在它的旁边,有一家意大利披萨店,41 AED 能吃一张 10 寸左右的披萨。这家店靠边的作为正好有充电的地方,我坐了下来,充充电,就着可乐,撕开了一包自己带的坚果和蒜香青豆吃了起来。在这之后,我看了一会儿书。

和我妈通话之后,看了一下时间,七点半,距离八点半的飞机,似乎还有一些时间。不过,按照以往登记的经验,应该快到登机时间了,可我并没有听到登机的广播。保险起见,还是前往登机口查看一番,果然已经开始登机了。我赶紧出示护照和飞机票,扫描机票后,还需要坐电梯下楼。
在楼下,工作人员会检查你的背包,切记不要带水。他拿着反方向的按钮问我是什么,我说这是一个电脑配件,一个按钮,可以快捷操作电脑的一些功能。他问我这个 USB 接口干什么的,我还没说呢,他操着当地的语言向同事询问怎么办。从行为来看,他们之间的对话大概是没事儿,便还给了我。
整理背包后,不到五分钟,便开始登机了。
这里我不得不吐槽「航旅纵横」,国外航班、机场的提醒真的很差,它可能更适合国内场景。国际的话,我非常推荐 Flighty。免费版支持实时更新登机口,如果有任何变化,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如果需要 Pro 的功能,可以购买 3.99 美元/周的随用版本。
等待登机的时候,一位台湾戴着口罩的小姐姐提醒我的背包没有拉好。她比我矮一些,大概一米五左右,声音很好听,和自媒体上看到的台湾女生的声音一样,嗲嗲的很可爱。
我摘下背包,拉上拉链,重新背起,开始登机。
前往纽约的飞机是空壳 A380。这是一个双层飞机,一楼是经济舱,二楼是商务舱和头等舱。我早在网络上知道这架飞机,但眼见为实,还是非常震撼的。
经济舱前部的卫生间一共有六个。两个在过道旁边,四个在机头的部分。最左侧的厕所空间是相对宽敞的,适合上大号。我每次去的时候,都比较干净,配备香水、卫生巾、面巾纸、擦手纸、马桶垫纸。
我旁边坐的是一位老太太。我问能不能换位置,因为我需要经常上厕所,怕打扰她休息。我问她会不会英文。她说自己不会说。我用翻译软件给她看,她用手指指了指眼睛和手机,蹦出「can’t see」,意思说自己看不清。
点击语音播放,她直接摆了摆手。
我后来找了乘务人员帮我和她说,她这才说自己也经常上厕所,并且腿脚不方便,便没有换座位。飞行途中,她也确实经常起身上厕所,我需要起身去厕所或者起身活动筋骨的时候,那只能经常麻烦她了。
我的后面做了一家印度人。小孩一直在吵,没有一点素质。家长也完全不阻止,甚至是溺爱的。
作为栏目读者的你也一定了解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如果是你也在场的话,你会和我一样一下子知道小孩就是在「索要」家长的满足,一旦不满足,就「嘤嘤嘤」,直到照顾者满足要求。一路上,一直在叫,真受不了。
有意思的是,迪拜-纽约的这趟飞机上,印度人的比例特别高。对印度和印度人,我有自己的一些偏见。我推荐在印度留学的一位 UP 主,他分享很多印度的事实,我们没有办法不对印度产生偏见。
Rochester 的一位学长告诉我,Goler House(在医学院附近的研究生宿舍)里面很多印度人,特别吵,气味也特别大,无法被管理。
下了飞机,排队过海关。肯尼迪国际机场(JFK)的海关比洛杉矶国际机场(LAX)还要大,特别敞亮。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开始陆续排队等候入境。
出国前,我比较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入境。这种担心来自信息不完全,或者说我们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
特朗普政府先是在五月份撤销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的 F-1 签证,同时香港宣布符合要求的人才可以直接转学香港。六月二十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宣布开放预约,同时强调「必须将社交媒体账户的隐私设置调整为『公开』状态,以方便进行必要的审查」。
然而,开放预约签证之后,一抢而空。我的一位博士朋友抢到了七月底的签证,而我七月份再看,已经排到了八九月了。
这不禁让我感到焦虑。因为遭受歧视而不得不退学并且重新申请之后,按道理是需要重新申请签证,因为在「项目(program)一栏的学校名称已经变更了。
我不想因为这些不太稳定的事情,影响我的求学之路。最后,我给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发送了邮件,得到了准确的信息——只要持有有效的(尚未过期)的 F-1 签证和新的 I-20 就可以顺利过境。
于是,按照学校 ISSS 的要求申请新的 I-20 也缴了 I94 SEVIS Fee 费用之后,就没怎么管过了。为了应对各种情况,我将缴费记录、CBP 的回应还有 Offer 打印下来了。
如果你去美国旅游的话,我也推荐你将一些必需的材料打印下来随身携带,以防万一。比如,酒店信息、航班信息、旅游行程安排等等文件。
关于身份核查的部分,我还是挺喜欢北京首都机场的。托运的时候,工作人员会看到你的最终目的地,问我是否是学生,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他向我索要了护照和 I-20,询问有没有支付 SEIVS Fee,我便把打印好的证明给他了。
工作人员看了看之后,托运了我的行李。这个时候,我心里大概知道没什么问题了,所以一路上我几乎完全没怎么担心,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飞机上太累了,完全没地方担心它。
排到我了之后,我递交了护照和 I-20,检察官什么都没说没问,让我看了摄像头拍照之后,就让我过了。非常丝滑。按照标示牌,我找到了对应的行李转盘。转啊转,我时刻盯着 Find My,一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拿到了自己的两个箱子。
付了 6 美金,拿到了机场的手推车。推着两个行李,到了 Terminal 5——美国捷蓝航空(JetBlue)的航站楼。JetBlue 是美国的廉价航空公司之一。航站楼内没有设置人工托运行李台,你只能在机器上自己打印托运行李条和登机牌。打印好的托运行李条,穿过行李把手,按照背后的步骤对其粘贴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核对行程无误之后,你需要添加托运行李才可以打印。23 KG 以内的叫做「Regular Checked Bag),价格免费;而 23.13 KG - 45 KG 的行李叫做「Overweight」,价格 150 美金一个。
由于是国际航班,我的两个箱子加起来总重是 47 KG,有一个箱子的重量是 23.7 KG。这让我一下子犯了难。犹豫了一下,一鼓作气,选择了 Regular Checked Bag,没付钱。粘贴之后,我推着行李到了 Drop In 区——托运行李处,此时距离起飞还有 4h。我问工作人员现在能不能放行李,她看了看时间说可以。我将两个箱子一个一个放在传送带上,她并没有说什么,顺利托运。
排了大概三四十分钟,终于进了安检。进了安检之后,我吃了 Carlifornia Roll 和 Chinese Style Fried Wings(甜辣酱炸鸡翅)

上了飞机,内饰蓝色为主,靠背最大俯仰角度 100 度。从纽约飞往罗切斯特机场(ROC),全程 50 分钟。眯一会儿或者看个电影就到了。下了飞机,打车到酒店,第二天早上 6:30 起床,吃完早饭,八点多到了提前租好的 House。然后用了三四天的时间装饰了一番自己的小屋,让它看起来更温馨一些。
出门带了什么?
第一个推荐的产品是迪闻家的 Mtag。四个一组,144 元,配送四个透明保护套。一个皮箱一个,我的背包再放一个。放心,Mtag 是完全可以托运的。

只要你的手机有网络,就可以从 FindMy 获取实时更新的 Mtag 位置。你可以从上面两张图中,看到不一样的位置变化。等待行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用一直盯着行李转盘,而是可以根据行李的位置判断来没来,放松一下注意力。


关于手机网络。我特别推荐 OPPO 手机的「逍遥游」。落地迪拜,开机之后,打开逍遥游,会自动更新你的位置,并且在首页顶部以宽幅样式,告知用户可以「领取免费流量并购买套餐」。领取的流量额度是 100 MB。当你购买并用尽套餐后,比如一不留神用没了没来得及购买,它仍然会再次提醒你购买流量。
使用逍遥游的过程非常令我感到惊喜。首先,领取的过程是完全不用联网的。飞机落地迪拜之后,想着给家人报平安。我本以为需要连接网络后才能购买,不抱期望地打开逍遥游,发现竟然可以无网络的情况下免费领取流量。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流量。我会比较推荐 1GB 这个档位的;并且逍遥游还提供一些折扣优惠。于是,按着操作,购买了迪拜的流量,在滑行阶段完成了购买。到了美国,如法炮制,18 元的 1GB 足够信息的回复。
我的 iPhone 怎么办呢?出国一定需要有一台 iPhone 手机的。没有什么别的理由,只有便利和安全。如今美国所有的餐饮超市,无论大小,几乎都支持了 Apple Pay。你只需要双击睡眠键后,选择银行卡,贴一贴即可支付。如此一来,不仅支付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钱包被偷或者丢失。支付体验比国内的二维码还要更加迅速快捷。
美国的 sim 卡和国内不一样。在美国,选择「方案」(Plan)的时候,主要影响购买决策的是价格和流量额度,而电话和短信是默认无限的。因此,在美国,大家都喜欢用 iMessage。我和两个美国女生舍友见面后直接通过 iMessage 创建了 Group,用来即使沟通一些事情。
流量卡有很多运营商可以选择。随着苹果推动 esim 之后,互联网上涌现了更多的方法和渠道,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使用。如果不知道从何开始,你可以根据 UP 酱紫表 的视频购买、配置 esim;你也可以到了美国之后,下载 Visible,付费开通 esim。Visible 是 Verizon 旗下的 esim 软件,共用一个基站。无限流量、短信、电话,得益于 Verizon 的基站,遍布广、速度快,几乎不用担心网速的问题。
不过今年,出国之前,我使用了 ENC Mobile 的服务,45 美金/月。租好房子之后,通过美国地址激活后,落地美国即可开始使用。是的,他们家的服务只能通过美国地址激活(如果你需要 WiFi Call)。当然,后来我也发现了美国地址随机生成器。
第三个推荐的产品是充电插头。出国前几天,我重新考虑了充电的问题。选择的品牌是酷态科。
在选择一款产品的时候,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我的需求:
- 一个可以负载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充电器
- 适合美国 110V 的低压充电环境
- 背包空间有限,没有办法装很多充电插头
- 在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体积越小越好
- 价格合适
基于这四个需求,我 对比 了 10 号和 10 号 Mini,也简单看了看一些便携、超薄的插头,最终选择了 15 号和 CP6,便赶紧用京东下单,赶在出发前收拾东西的时候到货。
新品 10 号 Mini 看上去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它只有 2C1A,并且在 110V 低压下,在 45 分钟左右从 100W 降至 90W。如果我同时给我的笔记本和手机充电的话,虽然在规格中显示的是 67W + 33W,但能想象到实际使用中会更低,199 元的价格也比较昂贵,没有购买。

我将目标锁定在了 15 号。首先,它是 140W 的最高功率。在 110V 低压下,会在 40 分钟左右,降低为 100W。100W 也是我丐版 MBP 可接受的最高充电功率。即使和手机充电同时充电的情况下,仍然输出 100W,没有降低一点功率。即使再加一台设备,每个接口也都会处于快充的状态,足以应对我的充电环境。其次,169 元,也比较符合高功率多口充电器的行情价格,我也可以接受。

你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我非常满意这样的充电表现。
第二款插头,我选择的是 CP6。CP6 是酷态科的新品,67W 的输出功率,自带一根 0.7m 的 C 口数据线,以及 1A1C 的插口,149 元。

这个自带线特别有意思。一拉即出,一拽弹回,头部的磁铁可以吸附在凹槽处

我现在出门,只带这一个充电头了。自带线的 65W 可以给 OPPO 手机充电(45W)。我也会带一根 Type-C 充电线和 Lighting 线,因为 C2 口才是 67W。不过,如果当天需要干活,那我还是会携带苹果原装的 100W 插头。
以上,便是我的美国之行日记,以及自带的设备。这次出国留学,我并没有带很多的电子产品——MBP、iPad mini 6、Kindle、reMarkable 2、OPPO、iPhone 13、酷态科插头、Mtag、Air Pods Pro、Bose Ultra Open。背包剩余的位置,我携带了手写笔记系统。这次出门,我连降噪耳机都没有带,实在没有地方装了。
Peace
南山
2025.8.15 ☀️

Member discussion